多年来,大埔县人大常委会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决策部署,务实担当、积极探索、守正创新,不断丰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大埔特色,努力推动大埔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多年来,大埔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县委工作部署以及社会民生重点问题,在开展听取专项报告、代表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常规监督工作方式的同时,努力创新监督工作方式,不断增强监督实效。
一是探索专题询问。为回应社会关注,促进民生项目更好实施,常委会积极探索、敢于创新,专门就县城饮水工程山丰水库立项建设开展专题询问,与会组成人员“一针见血”对山丰水库立项建设中有关水资源论证、报批进展情况等问题进行了询问。为确保该项目真正落到实处,常委会要求县政府要把该项目立项建设列为当前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同时,常委会持续跟进该项目落实情况,确保项目早日建成见效,取信于民。二是探索专项资金绩效评价。2018年首次牵头组织县相关部门成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小组,就全县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经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评价,有效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三是开展人大专项督查。对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依据监督意见制订的详细整改方案进行严格把关,同时在实施中不定期进行督查。坚持把开展人大监督与做好专项督查有机结合,详细制订督查方案,深入现场察看,认真分析、指出问题,出谋划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切实做到敢督、敢负责,有效推动了相关审议意见的扎实推进。对一些办理时间较长的重大民生实事进行持续跟踪监督,如对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乡村振兴、自来水工程和创建卫生强县、教育强县等议案紧抓不放,跨届跟踪,推动办理进度不断加快,促进工作有效落实。
创新宣传方式,发出人大好声音。2016年换届后,大埔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人大宣传阵地建设,强化措施、创新方式,不断深化拓展人大宣传平台。一是落实人员组织保障。经常委会反复研究讨论,印发了《关于做好<大埔人大>内刊和<人大代表风采>系列电视宣传工作的通知》,对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宣传重点等工作事项逐一明确,组建了县镇两级新闻宣传干部队伍,加强人大宣传力量。二是加强信息收集审核。采取“收集报送-筛选审核-修改制作-审核定稿”的模式,积极向镇人大主席团约稿,畅通信息来源;注重加强信息收集审核,保证新闻信息质量,把握正面宣传引导,唱响时代“主旋律”。三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在县镇人大的共同努力下,《大埔人大》内刊和《人大代表风采》系列电视宣传栏目于2017年正式出炉并运行至今,其中《大埔人大》由办公室主抓,主要刊登县镇人大工作动态和创新做法,每月出版1期,已出版27期;《人大代表风采》系列电视专题片由选联工委主抓,主要宣传各级人大代表在依法履职和发挥模范带头人作用方面的做法,已播放27期,播出27名各行业人大代表的先进事迹,并在春节期间循环播放。发出人大好声音,传递代表正能量。此外,常委会还通过官方网站实时登载人大重要工作活动情况、向代表和相关部门寄送《大埔人大》等方式不断扩大代表影响力,积极营造人大工作舆论氛围,管好、用好人大宣传平台。
落实宣誓制度,严格任免程序。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广东省实施宪法宣誓制度办法》先后颁布实施后,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决定》和《办法》,研究制定了《大埔县关于实施宪法宣誓制度的意见》并经2016年3月30日大埔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通过。该意见对实施宪法宣誓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步骤等相关事宜进行详细说明,为我县各单位组织开展宪法宣誓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工作保障。通过组织县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宪法宣誓,积极弘扬宪法精神,切实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治思维。此外,还加强对各镇人大选举或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向宪法宣誓工作的监督,确保宪法宣誓制度在镇级层面贯彻落实。2016年换届以来,大埔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7名,县人大常委会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51人次;各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本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合计98人次,县镇两级人大选举和县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合计296人次,全部进行了宪法宣誓,有效加快了大埔县的依法治县工作进程。
加强阵地建设,推动县镇人大工作提档升级。2018年以来,大埔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大力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年”的指导意见》以及市人大常委会下发的系列文件精神,加强镇级人大规范化建设,对全县14个镇的人大代表联络室进行重新调整和布局,规范提升人大代表联络室的软硬件设施,在“六个有”的基础上,实现了全县基层人大办公和代表活动场所 “设置统一、场所统一、制度统一、标识统一、设备统一、档案统一”的“六个统一”。根据《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从站点设置、组织管理、活动内容、工作制度、意见处理等五方面逐一规范和加强了各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建设。2019年,大埔县人大常委会还严格落实省、市、县委人大工作会议要求,主动探索实践,提出创立村级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的设想,构建代表联系群众网格化体系,彻底打通连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今年7月底,高陂镇古埜片区代表联络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各镇的村级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也在推进建设中。
激发代表活力,助力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于2018年开始部署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大埔县人大常委会严格把握主题活动要求,指导各镇人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以民生热点为导向,唱响“我为民、我履职、我行动”口号,深入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主题活动,把这个主题活动做出大埔人大特色。针对重点项目、民生热点等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印发“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活动登记簿”,督促代表走访联系选民,落实“双联系”和选民接访机制,推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对于选民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镇代表联络室统一采取登记、转办、督办、答复工作流程,促成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和落实,保障了全县经济民生等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如2019年开展的代表主题活动中,百侯镇围绕水污染防治这个主题,组织代表开展镇区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现场调研活动,代表们踊跃参与,并提出了要继续完善侯北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努力提高镇区污水处理能力和加快建设进度,达到有效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保障当地饮用水源地生态安全等意见建议。在县镇人大的有力组织和积极引导下,代表主体意识进一步提升,履职为民热情进一步高涨,纷纷投身到家乡建设事业中。近年来,全县有70多名代表捐资公益事业合计3300多万元,在2018年大埔县教育基金募集活动中,全县各级人大代表捐款及承诺捐款合计达10727万元。特别是全国人大代表邓振龙先生捐资7000万元支持桃源镇新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捐资700万元支持厕所革命;县人大代表陈衡礼先生捐资1000万元支持桃源镇团结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力助推了大埔县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大埔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