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多措并举 不断提升监督实效



多年来,大埔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县委工作部署以及社会民生重点问题,精心选题,努力改进和创新监督工作方法,不断提升监督实效。

广泛征集,精心选取监督议题。大埔县人大常委会不断拓宽收集社情民意的渠道,从五个方面入手,为选准监督议题打下坚实基础:一是部门研究上报。每年年初机关各室委均结合自身实际,提出监督议题,交由办公室汇总,制订年度监督工作计划报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通过后呈请县委批准实施。二是沟通联系代表。常委会认真制订《县人大常委会领导挂钩联系县人大代表安排》《代表工作计划》等工作方案,落实“双联系”制度,常委会领导定期主动与联系的代表开展联系,积极收集代表的意见建议。三是走访联系代表选民。常委会领导结合走访挂钩联系镇村、组织机关干部到镇指导等工作,深入社区、农村、企业一线,走访代表选民,及时听取基层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及心声。四是通过会议收集意见建议。利用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县镇人大工作会议等,认真听取常委会组成人员、镇人大主席、基层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并认真收集、整理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将代表在审议工作报告时的发言和提出的议案、建议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纳入监督内容。五是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制定监督计划。围绕县委全会精神和县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立足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设和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主动谋划,找准监督重点,确保人大监督议题与人民同心、与县委同向。

主动跟进,不断改进监督方式。目标已经确定,关键在于落实。常委会积极探索改进监督方式方法,推动人大监督工作新进展。一是注重视察监督。常委会在制订周密的工作方案、加强县镇人大上下联动的同时,着力从“踩点、视察、评析、督办”等四个环节上下功夫,取得了良好的实效。二是突出专题调研。多年来,常委会在确定专题调研议题后,采取专题、小型、深入的形式,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与群众交流等形式,拓宽了收集建议意见的渠道。专题调研报告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后,连同组成人员审议意见一并交由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处理。近年来,先后就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网吧和娱乐场所管理、梅潭河水面整治保洁、县城自来水工程等内容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并得到县政府的有效落实。三是探索专题询问。为回应社会关注,促进民生项目更好实施,常委会积极探索、敢于创新,专门就县城饮水工程山丰水库立项建设开展专题询问,与会组成人员“一针见血”地对山丰水库立项建设中有关水资源论证、报批进展情况等问题进行了询问。为确保该项目真正落到实处,常委会要求县政府要把该项目立项建设列为当前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同时,常委会持续跟进该项目落实情况,确保项目早日建成见效,取信于民。四是探索专项资金绩效评价。2018年首次牵头组织县相关部门成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小组,就全县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经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评价,有效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强化跟踪监督,确保取得实效。为抓好监督审议意见的办理和落实,常委会专门制定了审议意见的整理、交办、督办制度。一是规范程序,加强审议监督。常委会会议后,根据审议情况,对审议意见修改完善,并以会议纪要、情况综合、审议意见通知等文件形式交由“一府一委两院”及相关部门研究处理,并明确办理时限和要求。对于常委会审议的的工作报告,指定由对口联系的机关室委或律师等专业性较强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审议意见,提升审议的质量。同时,进一步加大沟通联系代表的力度,主动邀请部分基层县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使议案审议“更接地气”。二是增强监督实效,强化专项督查。对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依据监督意见制订的详细整改方案进行严格把关,并在实施中不定期进行督查,坚持把开展人大监督与做好专项督查有机结合,详细制订督查方案,深入现场察看,认真分析、指出问题,出谋划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切实做到敢督、敢负责,有效推动了相关审议意见的扎实推进。对一些办理时间较长的重大民生实事进行持续跟踪监督,如对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乡村振兴、自来水工程和创建卫生强县、教育强县等议案紧抓不放,跨届跟踪,推动办理进度不断加快、工作有效落实。三是提升监督刚性,重在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室委对口跟踪制度,制订完善《大埔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及各工作委员会与县“一府一委两院”组成部门、有关单位对口工作联系表》,强化与对口单位的联系;制订并及时修订《县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县人大常委会主要职权和机关室委主要职能》等制度,有效推进常委会及其机关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大埔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