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宜格,是大埔县茶阳镇茅坪村甜祝自然村人,现任大埔县广谊交通服务公司董事长、梅州市人大代表、大埔县人大代表、大埔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大埔县个体私营协会理事会副会长,也是高乾村革命烈士严衍肖的外孙,众多的“头衔”让他成为村里最亮丽的“明星”。刘宜格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农民企业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家乡群众艰苦奋斗、铺筑道路;作为革命烈士后代和人大代表,他肩负建设家乡的使命,积极支持家乡甜祝、高乾老区发展。
力争领导支持,助推老区发展。刘宜格是革命烈士后代,把家乡建设成富饶美丽的桃花源是他秉承的初心和使命,他一直不断努力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2009年5月中旬,时任大埔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钟谦柱同志获悉高乾“烈士村”的丰功伟绩后,专门带领有关人员由刘宜格引领走访该村,认真倾听老区人民的心声,并提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改善基础环境,全力帮助老区群众尽快走上致富路的建议。这个建议立刻引起了时任大埔县委书记、人大常委主任丘小宏同志等党政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把该建议作为弘扬苏区精神,推进改善民生工程的头等大事来抓紧抓好抓落实。经过刘宜格的积极争取和一番努力,2009年6月10日,时任大埔县委丘小宏书记和县人大钟谦柱常务副主任率县委办、县人大机关、交通、水利、林业、扶贫、老区等部门领导及茶阳镇负责人一行20多人,到高乾村共谋老区发展大计,这个曾经火热的老苏区革命村庄,在沉寂了几十年后,再次迎来了发展的生机。
密切联系群众,解决建设难题。作为热心人士的刘宜格经常关注高乾、甜祝在工程施工中遇到的难题,主动配合镇村干部协调各方关系,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同时,刘宜格积极协助开展高乾村原苏维埃政府旧址的修复工作,将崩塌的原高乾学校修建成纪念馆,建起烈士纪念碑,并将高乾老区列为大埔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如今高乾、甜祝交通顺畅,通讯信号畅通、用电稳定、村民能收看清晰电视和喝上清洁的自来水,即将荒芜的老区山村恢复了生机。
热心公益事业,夯实民生工程。1983年起,刘宜格自购拖拉机、农用车、东风大货车搞运输服务,为甜祝及周边村民运输竹木及竹制品到外地销售以及外地购买农副产品提供了方便。1998年,他在茶阳镇开办了广福汽车修配厂,主营汽车修理及销售配件,而后又成立广谊交通拯救服务队等,成为全镇乃至大埔县的首个知名农民企业家,分别于2008年、2011年被大埔县人民政府授予大埔县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多年来,刘宜格热心公益事业,积极与县相关部门沟通联系争取项目和资金,主动捐资或筹资,为群众为社会做了大量好事实事。要致富先修路,2006年刘宜格毅然拿出自己多年做运输和修理厂所得的积蓄,率先斥资30多万元并多方筹资共计100多万元,捐资大埔县教育基金,捐款茶阳、西河、高陂等地多条村水泥公路建设等,为家乡办实事好事一直不停。
发挥代表作用,造福一方百姓。刘宜格热心家乡老区事业发展的精神,传为佳话,深受上级的肯定和大家的赞扬。2011年至今分别当选为梅州市第六届和第七届人大代表,2012年至今分别当选为大埔县第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刘宜格当选市、县人大代表以来,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更加密切联系群众, 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社情民意,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作用,先后在市、县、镇人大会议上提交了建议和议案共13件。近年来,为充分利用好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和丰富的原生态山水资源,刘宜格多次向市、县人大建言,提合理化建议,希望能继续支持老区山村的开发和建设,利用当地山清水秀的原生态自然资源,在落实好保护措施,不破坏生态资源的同时,开发红色生态乡村旅游事业,用旅游带动村民致富,从根本上改变老区山村落后面貌,造福老区人民。(张俊藩 杨耀文 丘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