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兴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强,率领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部分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对兴宁市径南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视察。视察组通过“走、看、听、议”,充分了解该项目建设情况,并针对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方面提出了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人大作为政治机关,在执行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方面就必须要走在前面,积极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在谈到如何发挥人大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时,兴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强如是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兴宁市新一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将履职之根深植于乡村振兴主战场,把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具体行动,充分展现新时代地方人大新作为。
绘就乡村振兴“同心圆”
“我认为要加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力度”“要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推动一产向二三产业延伸”......振兴乡村产业、建设美丽镇村,在年初兴宁市人代会上,代表们围绕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乡村振兴的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将乡村振兴作为今年工作的重头戏,完全符合党中央战略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代表们与市政府形成有效共识,纷纷提出意见建议,会议期间共收到代表建议35件,其中涉及乡村振兴的就有17件,充分体现了人大代表对乡村振兴的重视支持,积极与政府职能部门共同绘就全市乡村振兴的“同心圆”。
当好乡村振兴“助推器”
兴宁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贯彻落实市委全会、人代会精神,紧跟全市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将径南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等列入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兴宁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表示,市人大常委会将始终坚持支持与监督并重,努力通过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听审报告、专题询问等法定监督形式,确保有关乡村振兴的法律法规在兴宁有效贯彻落实,全力助推兴宁乡村振兴发展,为实现兴宁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积极贡献人大力量。
架设乡村振兴“连心桥”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代表人民,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兴宁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注重发挥代表作用,通过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双联系”制度,努力架设常委会、代表、选民,以及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连心桥”,集民智、聚民心、汇民力,积极引导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主动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充分发挥在农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的示范引领和监督促进作用,支持和鼓励人大代表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建功立业。
(兴宁市人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