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诠释代表担当奉献

——记梅州市人大代表黄秋龙

黄秋龙是梅州市、兴宁市、水口镇三级人大代表,水东村现任党总支书记。多年来,他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为促进当地乡村振兴、争优创先、公益事业发展都做出了很多贡献,获得了村民群众的一致认可,大家都称赞他是一位心系群众、勇于担当的好书记、好代表。

发挥头雁作用,破解撂荒难题

人大代表要做到最懂群众心声,那什么才是群众最大的心愿?自部队退役回村任职,黄秋龙始终思考着这个问题,也将其作为代表履职的根本出发点。在他看来,提升水东村村民的幸福感,关键要让村子富起来、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农村的发展迎来重大机遇,身为水东村“领头雁”的黄秋龙积极向其他村“取经”,与村两委干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大胆尝试新路子。经过反复探索实践,最终找到适合土地流转的模式,有效解决了水东村撂荒地复耕复种难题,助力水东村集体经济实现大幅提升,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为实现碎片化土地连片流转、集约化利用,黄秋龙针对水东村耕地撂荒严重的现状,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入户走访等方式向村民宣传复耕复种政策,组织成立并充分发挥村经济联合社作用,尊重群众意愿,积极流转土地,创新耕作模式,优先为群众安排易耕种土地,提高群众参与复耕复种的积极性。组织成立水东优质水稻种养专业合作社,采用“村经联社出人、村合作社出地、社会资本出钱”三方股东入股模式,有效盘活荒地资源。近年来,共流转耕地200多亩,并将其中150亩打造成为稻鱼共生示范基地,耕地种植丝苗米的年产量从开始的亩产1000斤左右,提高到现在的亩产1500多斤,深加工后粮食年收益约200万元,既解决了土地丢荒撂荒难题,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提高了农民收入。


▲黄秋龙现场察看撂荒地复耕复种情况。

“有盈利才可持续,不然只会反复撂荒。”为切实巩固复耕复种成果,彻底解决撂荒耕地问题,在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政策推动和水口镇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水口镇水东村、邹洞村、河口村共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联合盐米村经济联合社,“四村联动”凝聚发展合力,通过整合粮食资源,发展粮食深加工,实现粮食价值最大化,充分发挥联农带农富农作用,进一步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收入,促进农民增收,全力推动水口镇特色农产品发展。投资5000多万元,在省道 S225 线盐米村段建设占地约 2500平方米,集烘干、仓储、冷链、加工、包装、电商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水口粮食烘干加工厂,培育水口镇统一粮食品牌,目标发展为兴宁南部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加工贸易点,带动更多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提高农户耕种积极性,实现粮食安全、经济效益、农民增收三赢目标。黄秋龙也成为了水东村名副其实的产业村长。

“后续,我们还计划搭建电商平台,通过线下展示+直播带货等方式,将水口优质农产品上架平台销售,利用网络资源搭起一条新的‘致富路’。”对于今后的发展,黄秋龙信心满满。


▲黄秋龙介绍水口镇粮食烘干加工厂建设运营情况。

心系乡村建设,积极履职建言

“乡村振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才是无穷的。”黄秋龙深刻意识到,乡村发展,离不开各方力量的支持参与。这些年,他积极发动乡贤,筹集资金修路、兴建文体休闲广场。2017年,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黄秋龙更是发动乡贤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对黄氏祖屋进行修缮维护,项目还被评为兴宁市“美丽乡村”示范点十个“优秀”等级项目之一。

当选人大代表以来,黄秋龙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在人代会闭会期间,累计参加各级人大组织各类视察调研活动10多次,积极推动解决各类民生发展问题。在召开人代会前,他每次都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撰写代表建议,会上踊跃参加审议发言,共提出代表建议27件,积极为基层群众代言,为各级政府献策。其中,《关于有效解决农村撂荒弃耕的建议》得到了各级人大的重视,还被梅州市人大常委会列为2022年重点督办建议,有力推动解决农村撂荒弃耕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在黄秋龙的大力推动下,水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日益完善,“兴宁市文明村”“广东省卫生村”的招牌更加闪亮,连续多年在水口镇年终岗位绩效考核中排名第一。黄秋龙也连续13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获得兴宁市“身边好人”“兴宁市精神文明建设文明户”“梅州市文明家庭”等多项荣誉。

心存为民情怀,热心公益事业

“秋龙叔叔,我和我弟是受您资助的大学生,我们顺利完成学业了,感谢您这些年的帮助。”黄秋龙的手机里,不时便能收到水口镇学子发来的感谢信息。自2003年起,他便热心组织了“奖教奖学基金”,先后筹集资金20多万元,累计资助40多名贫困学子“圆梦”大学。同时,设立特殊贫苦残疾家庭扶助资金,筹资达10余万元,帮助多个贫困家庭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今年“五一” 期间,梅大高速发生塌方事故,听闻医院用血紧张,黄秋龙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号召力,组织水口镇部分人大代表及退役军人参加义务献血活动。在他的号召下,先后20多人前往献血点撸袖献血,有效缓解了用血紧张的局面,也为伤者的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6·16”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黄秋龙冲锋在前,先后两次动员和组织本地人大代表累计40多人奔赴平远、蕉岭受灾地区,开展物资捐赠和抗灾复产活动。为确保受灾群众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他四处奔走,筹募并捐赠了价值8万余元的物资。第二次进入抗灾复产现场时,黄秋龙还带领队员们深入参与清理淤泥、修复基础设施等工作,与受灾群众并肩作战、共渡难关,尽快重建家园。结合此次经历,黄秋龙积极发挥代表作用,推动政府部门不断加强灾害预警和应对能力,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黄秋龙奔赴平远受灾地区开展物资捐赠及抗灾复产活动。

助力“百千万工程”,提升亮化乡村风貌

自水口镇创建第二批“典型镇”以来,黄秋龙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奋斗在“百千万工程”的战场上,在人居环境整治、村集体经济增收、绿美生态建设等方面发力,留下了坚实的足迹。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力推进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已清拆危旧房等700多㎡,外立面提升完成50栋,三线整治完成1.5公里,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2024年春节以来,为积极响应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黄秋龙积极筹集钱款,科学谋划种植区域,共种植500多棵苗木助力绿美生态建设。除此之外,黄秋龙还积极参与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在对外展示新水口风貌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于未来的履职方向,黄秋龙表示,他将牢记“人大代表为人民”的职责使命,继续关注民生问题,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诠释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兴宁市人大办)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