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代表 > 代表风采
专业种好粮 专心履好职
——记梅州市兴宁市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罗新辉
来源:本站  时间:2021-03-23 16:19:20
【字体: 打印页面

眼下正是繁忙的春耕时节,在著名革命烈士罗屏汉故乡梅州市兴宁市大坪镇,勤劳的潭坑村村民正在地里劳作,一位皮肤黝黑的大汉正驾驶着农机,犁耙着散发泥土芬芳的田地,开始耕耘他新一年的“大米”事业。他就是兴宁市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兴宁市润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罗新辉。


罗新辉驾驶农机在田地里耕作


罗新辉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94年高中毕业后,他没有像村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选择外出打工,而是留在老家务农。他经常独自走在儿时奔跑玩耍的田地里思考自己的人生,想办法把田地种好,提高粮食产量,成为了他心中萌芽的一个梦想。罗新辉开始从事农药、化肥、种子的销售,逐渐积累了农资、农机的业务知识。敢于“吃螃蟹”的他,花了3.6万元买下了当时镇里的第一台收割机,开始机械化种植水稻。机械取代了人力,产量和效益大大提高,让罗新辉看到了规模化种植的希望和信心。2011年,罗新辉联合5位种粮户注资250万元成立了兴宁市润丰农业专业合作社,致力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水稻。专业专注加上勤劳,罗新辉的种粮产量和质量节节高升,逐渐成为了全国种粮大户、全国劳动模范。



2020年11月罗新辉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心系粮食安全  追求稻米品质

关注每年全国“两会”政府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粮食方面的内容,是罗新辉的必修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是种子和耕地。”罗新辉脱口而出。作为种粮大户,他深感国家对粮食生产越来越重视,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今年,他计划将种粮面积扩增至1万亩以上,继续发扬劳模精神,大力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罗新辉对此有自己的理解:“打好种业翻身仗,关键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农业附加值和农民收益。”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建立了一条集烘干、原粮冷储、冷加工、真空包装等流程为一体的生产加工线,形成了集水稻种植、稻谷收储加工、大米销售等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成功打造了兴宁丝苗米品牌。



罗新辉的丝苗米生产加工线和丝苗米品牌


为了提高品质、擦亮品牌,罗新辉主动与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团队合作,在合作社成立了研究成果转化与示范基地,专门研究丝苗米提质增效技术,水稻亩产值由1200元提高到了1500元。得益于科技赋能,丝苗米产量更高,质量更好,农户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他流转更多土地来种粮的勇气也越来越足。



罗新辉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及丝苗米创新科研基地


立下履职诺言 积极建言献策

当上人大代表的那天,罗新辉就给自己定下诺言:多学习、勤履职,多代言、解民忧,不当挂名代表。罗新辉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天天跟农民打交道,注重在田间地头收集民意,反映民生问题。履职五年来,他围绕农业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提出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开展耕地丢荒治理等建议,推动了当地“三农”发展。



罗新辉积极参加各种履职活动


履职之初,罗新辉的视野更多只是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后来,通过学习调研,他的履职站位不断提高。兴宁市历来商贸发达,是粤东北重要商品集散地。罗新辉经过调研了解,结合该市农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联合农业界代表提出建设粤东农产品集散地的建议,得到了该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一批农贸综合市场得到了建设完善。

罗新辉的家乡地处该市北部山区,群众出行问题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2016年,因高速公路治超,超重运载沙石的大货车改走省道,造成该市西北线公路伯公坳路段多次坍塌,桥梁涵洞不同程度损坏。罗新辉把加大该路段整治力度的建议带到了市人代会上,得到了公路部门的办理落实。



罗新辉代表提出的建议议案得到相关部门答复落实


不忘社会责任 助力脱贫攻坚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罗新辉深知农户尤其是贫困户的艰辛不易,在种粮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不忘履行社会责任。他积极引导农户参与丝苗米种植,在育秧、防虫、施肥、收割等给予技术支持,并对农户稻米进行保价收购。目前,他的合作社已发展了上千户农户,帮助了121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罗新辉被当地政府评为脱贫致富带头人


今年58岁的周初连是罗新辉帮扶对象中一员,也是他践行代表初心、助力脱贫攻坚的行动缩影。周初连妻子患病,儿子还在读书,仅靠打散工微薄收入贴补家用,家庭负担沉重。2016年,罗新辉主动请周初连种植水稻,经常找他聊天谈心,激发他的脱贫动力。周初连逐渐被感化,勤劳种植早晚两季水稻,年收入达8万元左右,不仅摘掉了穷帽,还盖起了两层半的楼房。



罗新辉和扶贫对象周初连接受访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罗新辉所从事的种粮事业,密切联系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头,空间广阔、大有可为。他满怀信心地说,“我要把‘米’这件事情做好,走好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路子,继续擦亮丝苗米品牌,带领更多农户增收致富,让广大群众吃上‘放心米’,也为乡村振兴贡献绵薄之力。”(钟宇亮、林德培、李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