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梅州市人民代表大会 粤ICP备11003765号 粤公网安备 44140202000179号
梅州人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9月5日出版的《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17期,刊发了《叶继联:村民“牵挂事”就是我履职的“头等事”》一文,宣传报道在梅的全国人大代表叶继联的履职先进事迹。
原文转载如下:
叶继联:
村民“牵挂事”就是我履职的“头等事”
清晨,天蒙蒙亮,一通急促的电话铃声拉开了叶继联的工作序幕。“叶书记,我家农田水渠塌口越来越大了,水一直往外流,庄稼可怎么办啊!”村民强叔的声音焦急。叶继联一边在电话中安慰,一边加快脚步。
叶继联代表(右)向村民宣传医保政策。(代表供图)
村里的小事一件件,说起来都不算大,但切切实实影响着村民的生活,叶继联都非常上心。抵达农田后,他对水渠进行了全面检查,最终决定由村委会出资为强叔修缮水渠,采取水泥加固的方式解决漏水问题。事情刚刚办好,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叶继联曾经辗转广东、浙江、海南三地当了12年兵,两次参与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脱下军装后,他回到家乡梅州芦陵村,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叶继联抓住党建引领这个关键,逐步建好湖边绿道、休闲公园、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还通过“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大力发展金银花、酿酒和农家乐三大产业,鼓励村民山上种金柚、林下种食用菌,走出了一条富民兴村的新路。
“村民的所思所盼,很多时候是在闲聊交谈中得来的。”这些年,叶继联养成了与群众拉家常的习惯。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他更是把与群众交流当成一门必修课,把村民的“心头小事”当成自己的“履职大事”,把小山村的声音带到了人民大会堂。
“叶书记,现在我们出门不方便,去外地要绕很远的山路。”得知梅州市丰顺、大埔两县9个乡镇的近40万人口出行不便后,他提出关于加快推进梅州大埔到丰顺的高速公路建设的建议。
“叶书记,我的狗被偷了怎么办?”在多次调研收集需求后,他将加强农村普法宣传、强化基层治理等民生建议带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除了与群众拉家常听取民意外,到人大代表联络站、利用网上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群众,参与调研视察活动,也是叶继联收集群众意见诉求的重要渠道。通过“站内+站外”“接待+活动”,收集民意、化解民忧,推动解决了开办长者食堂、修整机耕路和水渠、便捷办理养老保险认证及缴交城乡居民医保等一批民生“微实事”。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刚回到村里时,叶继联就发现孩提时田间地头种满水稻瓜果的景色不见了,村里不少耕地已经撂荒弃耕,心里非常可惜。虽然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奖补政策,大力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但这种现象短时间内还没有大改观。
“今时今日,靠种地收入不高,村里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小孩,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那些被撂荒的土地,大都是不好耕种的坡地、荒地。”“现在科技发达,要是可以把土地连片平整起来搞机械化来耕种就好了。”…调研中,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叶继联都一一记了下来。
“梅州地处粤东北山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特点,区域性推进高标准农田试点,将有利于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推动撂荒地连片复耕复种,筑牢粮食安全‘耕’基。”经过深入调研,叶继联去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把梅州列入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的明确答复,表示在符合申报条件和相关政策规定的情况下,鼓励包括广东省梅州市等积极性较高地区继续关注和适时申报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引导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共同支持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群众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叶继联表示,今后要继续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诚反映民意、用行动温暖民心,扎扎实实履职,当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忠实践行者。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