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履职 > 立法工作
《中国人大》杂志刊发《梅州:深化站点融合,让立法工作更好汇民意聚民智》
来源:本站  时间:2023-11-22 16:00:00
【字体: 打印页面

11月5日出版的《中国人大》杂志2023年第21期,刊发了《梅州:深化站点融合,让立法工作更好汇民意聚民智》一文,宣传报道梅州人大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实践。



原文转载如下:


民意是立法工作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近年来,梅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市选取48个人大代表联络站,以站点融合建设方式,叠加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初步建立健全了功能集中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使立法民意“直通车”覆盖更广泛、类型更多样、作用更明显,进一步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梅州实践。


突出特色分门别类  一体推进站点建设


设在大柘镇城西城南社区居委会的平远县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与该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一体化打造。通过认真考察,当地人大邀请40名来自各行业的社区居民担任立法联络员和信息员,为立法联系工作提供群众基础和专业保障。

这是梅州人大推动站点融合建设的创新实践。在梅州市人大常委会指导下,各级人大分门别类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把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大代表、基层人才发展为立法信息员,编入相应站点,提升吸纳民意的针对性、有效性。

实际工作中,梅州人大积极整合资源,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依托,打造四类基层立法联系点。第一类是“金色”:在梅州城区和各县(市、区)城区、经济发达镇、各工业园区,建设17个服务营商环境改善、基层治理、城乡建设管理等立法工作的联系点。第二类是“绿色”: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的乡镇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16个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立法工作的联系点。第三类是“古色”:在一些古镇古村和历史文化资源富集的镇区,打造8个服务历史文化保护立法工作的联系点。第四类是“红色”:结合梅州全域属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实际,在革命遗址相对集中的地方,以弘扬苏区精神和革命精神为主题,设立7个立法联系点,服务基层治理立法工作。


开门立法深入调研  有的放矢征集意见


坚持民主立法、开门立法,就要深入一线问计于民,广泛倾听和汲取各方智慧。梅州市人大常委会把征求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建议作为常态,做到立法意见征集有的放矢。

比如,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立法调研阶段,组织人员分别到梅州经济开发区、蕉华工业园区等基层立法联系点调研,现场了解企业经营现状、遇到的困难问题,征求有关改善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等。

自2021年以来,梅州全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共参与全国、省及市人大法律法规征求意见528次,共征集意见建议593条,举行立法调研座谈会39次。

“基层立法联系点已经成为汇聚民意民智的‘直通车’,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被‘原汁原味’反馈到立法机关,合理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法律法规中得到充分体现。”梅州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推进站点“四个融合”  畅通立法民意通道


实践中,梅州市人大常委会认识到,建立便捷高效的民意收集渠道,必须加强站点融合建设。

按照管用、有效、可操作的原则,梅州市人大常委会着力推进站点“四个融合”。一是资金融合。统筹省拨付的每年30万元乡镇人大经费和立法专项经费,以“1+1>2”的功效,建设好人大代表联络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二是场地融合。将人大代表联络示范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共用场地、设备,分时段开展站、点阶段性工作,避免重复建设等浪费资源现象。三是人员融合。在推进站点融合建设过程中,实行“一套人马”管理,将邻近片区的人大代表编组进站点,将基层相关行业人才就近纳入立法联系点联络员、信息员队伍,使基层立法人才广泛性、专业性兼具。四是工作融合。编入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代表也成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立法联络员,通过每月组织代表进站履职活动、每季度组织代表小组活动和不定期开展视察、调研、走访群众活动等方式,发挥站点平台作用,力促立法联络、普法宣传、执法监督等工作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202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