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要闻 > 新闻动态
立法守护“苏区红” 赋能乡村“振兴路”
——广东省梅州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实施三年见成效
来源:本站  时间:2024-11-12 10:10:24
【字体: 打印页面

人大制度,源起苏区。广东省梅州市是全国七个之一、全省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在这里探索实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这里孕育萌芽。光辉的革命斗争历史,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记录了苏区人民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懈探索。

进入新时代,梅州市人大常委会赓续红色血脉,接续探索前行,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21年,梅州出台《梅州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献礼建党百年,以法治力量守护“红色苏区”,也成为了梅州苏区积极探索和实践人大制度的“新印记”。

条例实施三年多来,梅州全市上下认真抓好条例的宣传贯彻落实,一手抓红色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一手抓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利用,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独特作用,赋能梅州苏区振兴发展。

红色资源有了“护身符”

条例专章规定了对红色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明确了部门职责,着力构建可持续的长效管护机制,切实守护好红色资源。

在五华县龙村镇大梧村,群山环抱间,屹立着一座饱经沧桑的历史建筑——祥裕楼,这里是梅州第一个乡农民协会鳌背乡农民协会旧址,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述说着苏区人民探索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的故事。


光阴流逝,斗转星移。祥裕楼常年风吹雨淋,地面下陷、墙体倾斜、瓦面破损、逐渐破败。虽然梅州市财政局曾拨付修缮专款,但由于产权等原因,相关部门迟迟未能对祥裕楼进行修缮和监管。

面对这种情况,梅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检察院和地方政府等相关部门积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落实对红色资源的修复、保护和监管职责,对破旧的祥裕楼进行了修缮,珍贵的红色遗迹得到了有效保护。

梅县区雁洋镇虎形村,山清水秀、风景宜人。这里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山脚下的叶剑英纪念馆自去年底开始闭馆施工、改陈布展。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我们在这个时间节点,依照博物馆相关规范,结合条例有关要求,对纪念馆进行改陈布展,进一步缅怀叶帅丰功伟绩,弘扬叶帅精神。”叶剑英纪念园负责人说道。

位于丰顺县大龙华镇的“宝田庐”,是丰顺县革命委员会、丰顺县苏维埃政府成立的旧址,也是丰顺苏区革命史上重要的红色地标。1927年6月,我国著名妇女运动先驱,广东省第一任人大常委会主任、全国首位省人大常委会女主任李坚真在此宣誓入党,并当选为丰顺县革命委员会副委员长。2021年,大龙华镇认真落实条例有关要求,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筹措200多万元,对“宝田庐”进行了保护修缮。

“我们在修缮过程中,特别设置了一个专门的展厅,从高龄受命、艰苦创业,选拔干部、建设机关,加强立法、依法办事,主持选举工作、建立县市人大常委会等四个板块来展示坚真大姐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期间忠诚履职、勤政为民的光辉形象,弘扬坚真大姐精神。”大龙华镇工作人员介绍道。

资政育人多了“导引册”

条例引导市县级人民政府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利用红色资源及其相关联的纪念设施和革命史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党史教育。

条例实施当年,梅州市委组织部便将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旧址等串珠成链,推出了10条红色教育线路。各县(市、区)更是深挖红色资源的价值,打造了一批红色村,创建了一批党员教育基地,制作了一批精品红色教育课程,丰富了红色教育的形式和载体。

近年来,梅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整合资源,以“四色结合、站点融合、科技聚合”的方式,打造了48个升级版代表联络站,其中,在革命遗址相对集中的地方,以弘扬苏区精神和革命精神为主题,打造了一批“红色”站点。市县镇人大充分依托“红色”站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主题活动,发挥红色资源资政育人作用,宣传宣讲法律法规。

“没有三河坝战役,便没有井冈山会师。三河坝战役把南昌起义军的火种保留下来并带上井冈山,意义重大……”在大埔县三河镇汇东片区“红色”站点,梅州市人大代表、大埔县委党校李文婷老师在这里为开展党日活动的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职工讲授红色微党课。


“在这里听课很有氛围感,在参观完三河坝战役遗址后再听老师详细讲解,更有现场的形象感、历史的厚重感,当初我们制定这部法规,就是想要实现这种对红色资源的传承利用宣传效果,这堂课实现了我们的立法初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杨远东说道。

条例规定了党史研究机构等主管部门应当深入挖掘和展示红色资源的内涵和价值,加大红色资源的宣传推介力度,利用陈列展览、影像宣传、历史情境再现等多种方式,展现红色资源的风貌,促进苏区精神的弘扬。

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依循条例规定,积极组织展览活动,展示深厚的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今年9月29日,首场“铭记光辉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党史巡展进机关活动”在梅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举行,为机关干部职工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红色文化精神洗礼。

巡展现场,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篇篇文字史料,生动再现了梅州苏区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和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

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姚意军表示,“举办这次展览,目的是让梅州市直机关干部职工进一步加深对梅州红色革命历史的了解,从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中汲取精神养分,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

“头号工程”添了“助推器”

条例对红色资源的传承与利用作了规定,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与扶贫开发、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相结合,培育、设计和推广红色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线路和服务产品,进一步发掘红色资源的价值和内涵,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梅州各地围绕实施“百千万工程”,将典型镇村建设与革命旧址、红色小镇、红色村串联融合,打造旅游研学精品路线,变“资源”为“资产”,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梅县区丙村镇乡村大讲堂,位于“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丙村镇溪联村,目前设置了三条研学线路,主题分别为“千万工程”“百千万工程”“红色革命”,包含《少年英豪叶剑英——三堡学堂的革命足迹》等三门特色课程。

“原来这是一座闲置的场所,打造成‘百千万工程’大讲堂之后,就成了研学、团建的好去处,群众对我们活用红色文化、发展特色产业、共建和美乡村的实践,普遍叫好,纷纷点赞。”丙村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

平远县仁居镇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走进仁居村,可以看到红四军司令部旧址、红军街等20多处革命遗址和平远县红四军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场所。


去年底被列为“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以来,仁居村围绕典型村建设任务,突出红色资源禀赋,加强文物活化利用,切实讲好红四军三进平远、两度驻扎仁居的光辉故事,并引进文旅企业,发展红色产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随着梅龙高铁的顺利开通,梅州旅游“热辣滚烫”,红色旅游景点人潮涌动,众多游客前来追寻红色印记,感受红色文化魅力。

“我们是从广州乘坐高铁过来的,才不到两个小时,感觉很方便,因为对人文历史比较感兴趣,所以趁假期到平远仁居来走一走,感受一下红色文化。看着这些老屋墙上的一条条红军标语,还有红军驻地旧址的斑驳砖瓦,仿佛身临其境,眼前就浮现出当时苏区人民热火朝天干革命的景象,这趟红色之旅很有意义。”游客肖女士说道。

梅县区梅南镇水美村,红色资源同样丰富,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旧址、九龙嶂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军驿道,一处处革命遗迹让人仿佛置身于红色革命年代。

“我们计划充分整合梅南镇水美村红色资源,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全力培育典型村,引进企业合作开发‘共享厨房’‘窑鸡体验馆’等新业态,建立‘红+农+旅’发展新模式,让群众共享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成果,让红色文化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助推器’”。梅州市人大机关干部、驻梅南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吴良科围绕红色资源,谋划着帮扶思路。

一部红色条例,激活了红色引擎,也为梅州苏区振兴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钟宇亮 肖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