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要闻 > 新闻动态
守文明之约 绘幸福底色!《梅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三周年综述
来源:本站  时间:2025-11-04 17:23:17  浏览次数:97
【字体: 打印页面

2022年11月1日,《梅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为城市文明刻下了新的标尺。三年过去,《条例》融入市民日常点滴,也结出了丰硕成果。

清晨的早高峰街头,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司机与行色匆匆的路人相互点头致意;午后的餐厅,顾客按需按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夜幕下的广场,跳舞的阿姨把音响调低,文明行为渐成习惯……这动人的一幕幕,正是《条例》从规章条文内化为市民行动自觉的缩影。


《梅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物本。

宣传浸润

文明条例深入人心

“鱼骨头属于什么垃圾?”“请说出三种可回收物”……5月24日,市环卫局、梅江区科工商务局、梅江区市场监管局等单位联合开展了一场以“分类齐参与 低碳新时尚”为主题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市民踊跃参与趣味飞行棋、分类大转盘等垃圾分类小游戏,在互动中增强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推动垃圾分类知识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市环卫局、梅江区科工商务局、梅江区市场监管局等单位联合开展“分类齐参与 低碳新时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

如何让《条例》从纸面走进市民生活?我市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印发《“美好梅州·微文明”行动工作方案》,以交通、旅游、村居等七大场景为切入点,凝聚起26家市直单位及各县(市、区)的强大合力。“《方案》坚持为民惠民靠民,充分考虑部门实际和群众意愿,有效推动有关责任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抓好宣传普及、监督管理、行为引导、设施完善等各项工作。”市文明办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市文明办组织举办“缘来是你·爱在客都”梅州市文明婚恋相亲活动。

而“特色活动”则进一步激发了市民的参与热情。市文明办组织举办了“缘来是你·爱在客都”梅州市文明婚恋相亲活动和“弘扬优良家风·共建文明家庭”家风家教故事分享会,并于今年4月推出“文明随手拍”活动,呼吁市民用镜头定格身边的文明瞬间。无论是扶老携幼过马路的温暖场景、志愿者清理垃圾的忙碌身影,或是文明养宠、邻里和睦互助的动人画面,都在镜头下一一呈现,进一步推进文明理念融入城市肌理,浸润百姓生活。

示范引领

榜样力量沁人心田

轮椅上用“隐形的翅膀”托起助残梦想的蓝玉娜;在洪灾转移群众中不幸因公牺牲的马平;在生死攸关之际,选择逆行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挽救一条条鲜活生命的黄建度……在梅州,这些先进典型广为人知,如星辰般点亮城市的道德星空。


“中国好人”、梅江区向日葵助残服务中心理事长蓝玉娜(中)。


“中国好人”、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村民黄建度(中)。

目前,我市推荐评议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广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推荐评议“中国好人”12人,“广东好人”114人;推动13人获评广东“新时代好少年”。数字背后是道德典型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执着追求,更是百万市民向上向善的精神坐标。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深入推动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选树和学习宣传活动,精心设计发布公益广告,刊播宣传百姓身边榜样的感人事迹,组织道德典型走进基层开展文明实践,让各类暖心事迹传遍街头巷尾,让善行义举、新风良俗润泽心灵,引领社会道德风尚。


兴宁市善小助学协会会长刘选仁入选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

二十载倾情奉献,发起成立兴宁市善小助学协会资助大学生、救助重病学子、修缮危房……入选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的刘选仁深有感触:“勿以善小而不为,每个人的点滴奉献终将汇聚成城市文明的暖流。”他的故事,正是践行《条例》的生动体现。通过榜样示范,条例中的三十四条条款,化为了一个个温暖人心的实际行动,激励更多市民投身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共同参与城市文明建设。

新风有源

文明实践蔚然成风

今年暑假,嘉应学院“小太阳美育筑梦团”的志愿者来到梅江区福长村,以绘画为桥梁开设美育课堂,让4岁至12岁儿童在“客家酿豆腐”“奶奶的围裙”等主题绘画课中思考节约餐饮的内涵,感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文明理念。

“梅州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树立文明新风。”市文明办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这样的探索贯穿始终——悬挂刊播宣传条幅和公益广告1554条,推送宣传短信超33万次,发放宣传册15万份,发布报道457篇;开展2025年“创建助力‘百千万’·文明乡风润南粤”系列活动,不断增加优质文化供给;组织全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垃圾、倒积水、灭蚊害,筑牢基孔肯雅热防控屏障……

坚实的阵地是开展文明实践、涵育文明新风的有力保障。我市着力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全市已建成8个文明实践中心、112个实践所和2257个实践站,实现县(市、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全覆盖,并延伸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点)146个。同时,高质量推进梅州市岭南书院(东山书院)建设,打造集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惠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精神文化高地和梅州文化的重要名片,有效发挥文明实践、文明传承、文化交流、新人培育的功能。


位于梅城归读公园的家风家教主题公园。(何梓瑜 摄)

三年来,《条例》的深入实施让文明有“约”深入人心,让向善同行成为自觉。从立规矩到成习惯,从树榜样到汇暖流,如今,文明已成为梅州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色。

来源:文明梅州、梅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