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梅州市人民代表大会 粤ICP备11003765号 粤公网安备 44140202000179号
梅州人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稻菽千层浪,秋韵满田畴。踏入兴宁市永和镇新寨村,道路干净,溪流清澈,稻谷金黄,瓜果飘香,一幅宁静美好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令人陶醉。
蓝天下,村道旁,一座灰瓦红墙的老祠堂古朴典雅、引人驻足。祠堂墙面悬挂着一块“湖乡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牌子,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走进祠堂,两旁摆放着宣传栏,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展示着新寨村作为首批省定“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村的丰硕成果。祠堂内,几位进站履职的人大代表,正在这里和群众唠家常、听取意见建议。
“每逢年节,祠堂里热闹非凡、烟火气十足,平常时人气也很旺。前几年,市里提出建设村级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就想到建在这里。后来,我们积极争取群众支持,把代表联络站建立起来,方便代表联系群众、开展活动。”永和镇人大代表、新寨村党支部书记、联络站站长潘新东说。
新寨村设立特色人大代表联络站之后,16名人大代表进驻站履职,开展“老祠堂里话民主”活动。镇人大还积极探索“联络站+党建”“联络站+文化建设”等特色路径,盘活祠堂资源,整合各类活动,引导代表积极发挥作用,让“小阵地”释放“大能量”。
村民对祠堂都怀有敬畏之心,再注入“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情感,两者相得益彰。“每月的接待日,代表们都会到这里接待群众,大家坐在祠堂里唠唠家常,当了解到村民的烦心事、揪心事,我们都认真听取,逐一记录,积极协调处理,遇事多商量,遇事能商量,就能赢得民心。”潘新东表示。
今年以来,梅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助力‘百千万工程’·人大代表联络站在行动”主题活动,助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新寨村祠堂里的人大代表联络站,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精心组织开展相关活动,积极引导代表在产业发展、绿美生态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方面开展履职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
绿美村庄建设是“百千万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春暖花开时,联络站组织驻站人大代表开展“千村增绿先锋行”绿美行动实施情况调研,号召人大代表发挥带头表率作用,筹集捐款17.55万元,组织干部群众种植各类果树苗木4144棵,营造了植绿、护绿、爱绿的浓厚氛围。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驻站代表紧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一目标,积极思考、深入调研,为村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建言献策。驻站省人大代表、梅州市风衣谷生态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雪莲被聘为新寨村“产业村长”。她流转了村里闲置废旧的“湖乡学校”,经过一番修缮打造,建成了乡村特色餐厅“兴宁故里”、客家非遗体验馆,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公司也成为了村里成功培育的“四上”企业。“村里引进了农业企业之后,40多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也在2023年达到了83万元。”潘新东欣喜地告诉笔者。
永和镇是兴宁著名的革命老区。王英霞、江晓东等人大代表在联络站接待选民时,常常听到村中老人讲述“湖乡学校”的革命历史故事,经过一番调研,他们向永和镇提交了“关于联合村内企业建设永和红色革命展厅”的建议。永和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联合梅州市风衣谷生态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在“湖乡学校”打造了永和红色革命展厅。展厅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投入使用,让前来休闲旅游的游客,了解永和镇红色革命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自联络站设立以来,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进站72次,收集意见建议38件,接待群众30人次,为村民办理河堤砌石改造、甘塘寨休闲步道建设、村道水泥硬底化等民生实事28件,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老祠堂里的人大代表联络站,架起了人大代表与选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见证了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落实,未来这里还将留下许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精彩故事。
(钟宇亮 黄裕平 蔡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