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梅州市人民代表大会 粤ICP备11003765号 粤公网安备 44140202000179号
梅州人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丰顺县汤南镇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昔日污水横流的沟渠已变身清澈小溪,房前屋后的“臭水塘”成了村民休憩的小景观……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离不开奔走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线的人大代表们的默默付出和不懈努力。
当好“宣传员”,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大叔,这污水管网铺到家门口,咱把生活污水接进去,小巷的沟渠里就不会再积污水了!”县、镇人大代表罗卫平和第三方施工队拿着施工图纸,在东方村村民家中算起了“环境账”。“现在管网接通后连蚊子都少了!”这是罗卫平与村民最常说的一句话。
县、镇人大代表罗卫平召集仁里自然村村民小组代表共同商议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
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转变群众思想是第一步。在汤南镇的65名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化身政策“讲解员”,把工程方案变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话”,走村入户,耐心细致为群众讲解项目建设带来的实惠。在东方村、仁里村的老人活动中心,代表们摆起“农污治理课堂”,为村民们一一分析污水处理的原理和好处,切实增进群众对污水管网建设的了解与认识,就“污水处理设施怎么建、污水管网怎么铺”与村民共同商议,并认真记录、回应群众诉求,努力争取群众支持,让村民的态度从“我不建”转变为“我要建”。
做好“实干家”,用脚步丈量治理之路
“管网铺设不是简单‘挖沟埋管’,还要兼顾村民出行安全和农田灌溉需要。”这是县人大代表罗伟增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有序推进长坑村3公里主管网铺设工作,罗伟增多次带领镇人大代表到村民家中走访,协助施工队丈量宅基地边界,在图纸上细致标注每一户的排污口位置,确保管网接驳位置准确。对于雨季前村里仍未回填硬化的污水管网,罗伟增主动协调施工队,现场查看情况,紧急制定对应措施,切实保障过往村民出行安全。
县人大代表罗伟增做农户思想工作
县人大代表罗伟增与施工队协调道路安全问题
截至7月中旬,汤南镇已开工自然村数23个,建成污水收集管网48公里,7个自然村的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使用,昔日的“臭水沟”逐渐蜕变为“清水渠”。
守好“监督岗”,为治理成效保驾护航
“处理站的曝气设备声音正常吗?污泥清运记录能否让我看看?”每周,镇人大代表们都会准时出现在污水处理设施旁,像“质检员”一样对设施运行情况进行仔细检查,至今已先后开展25次现场督查,督促运营公司定期维护设备,并提出“在管网出水口附近种植花草,既能消纳污水,又能美化乡村”的建议。
人大代表到东方村下围污水处理站点视察
巡查过程中,有代表检查发现或收到村民反馈管网接口渗漏或漏接问题,立即拍照记录并联系施工队抢修,当天就把问题解决了。代表们的“火眼金睛”,也让工程质量多了一重保障。
如今的汤南农村,污水管网像“毛细血管”延伸到家家户户,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在田间地头默默运转。从“要我治理”到“我要治理”的思想蜕变,从“污水横流”到“清水潺潺”的环境蝶变,正是汤南各级人大代表深耕“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他们用初心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用汗水浇灌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这股浸润着民生温度的“代表力量”,正让“百千万工程”在丰顺大地落地见效。
(丰顺县汤南镇党政和人大办公室 罗振东)